陈尚君 纂校
(日)水泽利忠 著 杨海峥 整理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益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 编著
牟复礼(Frederick W. Mote) 著 颜子楠 译、叶晔 校
七至十三世纪汉藏与多民族文明关系史
谢继胜 主编
本书以各民族的摩崖碑铭与造像、寺塔石窟及壁画等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考古学、艺术史学(含建筑、工艺美术史等)、历史学、民族学、语言文字等多学科的方法,进行系统研究。书中主要分为六个篇章:第一章以西藏神话与早期文物岩画等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汉藏多民族文明形成的基础。第二章从藏区吐蕃艺术遗存、摩崖石刻、造像、毗沙门之族属、《步辇图》考察唐蕃文明交流。第三章将10-13世纪作为新时代汉藏多民族文明的复兴与交融时期,对宋、辽、西夏、南诏大理等多民族艺术史作了细致考辨。第四章重点放在对西夏文化的桥梁作用的研究上,考察了吐蕃-西夏文化交流与西夏的藏传佛教文物、莫高窟西夏石窟、榆林窟、东千佛洞等文化遗存,将西夏文化视为汉藏多民族文明的多元与扩展。第五章考察了元代汉藏多民族艺术的气势与张力,梳理了元代多民族政治关系史,研究了毗沙门、西南地区大黑天信仰与图像的变化与意义,考察了夏鲁寺文物的艺术史价值,并从藏语词汇变化考察西藏金铜制造及与周边文明的联系。第六章重点考察了塞外草原连接华北京畿腹地之间官道上最重要的关隘——居庸关,从居庸关过街塔看11-13世纪的佛教图像与信仰发展。本书主要研究范围为7-13世纪的汉藏及其他多民族文明交流史研究,其重点在于汉族、藏族及其他民族之间的交流史,其中以汉藏文明交流为核心,兼及历史时期的辽、西夏、吐蕃、回鹘等多民族之间的文明交流。本书讨论的特定历史阶段的汉藏多民族文明主要是以文物与美术遗存体现的。本书选择反映汉藏民族文明发展的典型个案作为基本内容,以点筑面,构筑多民族文明关系史的立体框架,将7至13世纪汉藏民族与其他民族之间的交流史实穿缀其中,形成汉藏民族个案与多民族整体史实的历史叙述。

购买

¥199¥199

支付宝支付 微信支付

为了您能够在多个设备上使用,建议登录后再支付

支付

支付出现问题?

请确认是否已完成支付。

支付

支付成功

你已完成支付,1s后自动关闭

微信支付

扫一扫付款(元)

请打开手机微信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继续付款